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有粉絲來私訊,詢問保養品DIY裡面,常見的一大類成分,是抗敏劑,其中有個叫冬青油的,很便宜,想買來放在手工皂裡面,一方面也當作便宜的精油增添香味?
請你好好看完以下的資訊自己決定:
“敏” 指的是皮膚過敏。皮膚過敏,一般生活中可以感覺到皮膚癢、腫、紅,其實都可以算在內。
包含陽光、乾燥、傷口、刺激物,其實都可以算的。
抗敏劑,一般來說就是抑制皮膚內的發炎反應。所以,至少讓皮膚很快感覺舒緩了。
不過就此鬆懈了,沒有找到真正讓皮膚不舒服的原因,情況還是可能會惡化的。
所以,我們來想像幾個情境:
如果今天DIY保養品,針對的問題是外在的因素,例如去海邊玩曬太陽後的皮膚舒緩,這樣使用添加抗敏劑的產品或成分,應該OK。
如果今天DIY保養品,是因為產品原料有問題,才額外添加抗敏劑,抑制產品抹到皮膚上的不舒服?這樣你還會覺得OK嗎?
一邊過敏,一邊抗敏?痛苦並快樂著,很矛盾!
抗敏劑的效果通常我們得考慮三個因素
第一個,當然是直接的抗過敏的效果了:
抗敏效果,可以在實驗室內,用細胞試驗,把皮膚細胞養起來,然後給刺激原,刺激細胞發炎,細胞會產生一堆發炎反應的指標成分。
然後,我們可以把抗敏劑候選人,丟進去餵給細胞。
在然後,我們來檢查細胞產生的那堆發炎反應的指標成分,是不是變少了?
第二個,得要抗過敏的成分,能穿過皮膚的重重屏障,抵達皮膚真皮層,真皮層才是發炎真正關鍵的位置。一個抗過敏成分,如果沒辦法經皮膚吸收,即使效果再強,也沒有用。
第三個,當然還是我們一直反覆討論的:安全性與劑量。
正題:抗敏劑冬青油來了
萬金油、面速力達母、一條根、酸痛藥布內、痠痛藥膏、運動軟膏,常可以聞到的藥膏味,其實是叫做冬青油,對抗發炎來說,便宜又有效。冬青油的主要成分是甲基水楊酸(Methyl salicylate)。抗發炎的效果之好,甚至對肌肉痠痛、關節痠痛、運動受傷的腫脹,都有很好的效果。根本是神藥一個。
而且,味道聞起來,還可以,有點像薄荷味道,重點是超便宜耶,500毫升可能才$150
但是爭議來了,冬青油,其實也就是甲基水楊酸(Methyl salicylate),效果接近阿斯匹靈,也就是說被嘴包吃到、舔到,是很危險的。對於成人來說冬青油的安全劑量,美國的標準為101mg/1kg,也就是說一般小朋友,可能一茶匙(5 c.c.) 就再也不見了。
以一般家庭用電子秤,500公克大概正負5 %也就是25克,100克大概正負1~3%也就是1~3公克,而上面可是說得一茶匙(5 c.c.)小孩可能就掰了。
所以,有聽過痠痛藥布、運動軟膏,不能隨便擦大面積、全身擦,涼涼的很痛快?因為會讓你更快看到那道光(真的都會看到一道光嗎)?
以我自己而言,家裡的小孩被蚊子咬了,我也不敢幫小朋友們擦萬金油或者面速力達母,不怕一萬就怕萬一,誰知道死小孩會不會覺得味道香香,很好吃?吃到上天堂?
那個誰?發訊息來問我,能不能加冬青油在手工皂裡面,代替薄荷精油(其實聞起來真的有點像),自己好好看過以後,自己決定能不能用?